中共鹤山市委宣传部
鹤山市文明办主办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料下载
解读《文明乘车公约》
来源:创文办  发布时间:2015-02-09
为增强文明乘车意识,营造和谐乘车氛围,弘扬社会文明风尚,大同公交编撰了《文明乘车公约》。此公约共有八句,64个字,概括了市民乘车行为准则和文明素养的基本要求。公约第一句是总纲,系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;中间六句是要点,系公约的主体倡议;第八句是公约的落脚点。
明礼诚信,遵守公德。明礼诚信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,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。一般说来,“明礼”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,“诚信”是人的内心状态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说,诚信,即诚实守信,讲信用,守诺言,办实事。“明礼”只有表现了人内心“诚信”的本质,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或繁文缛节;“诚信”只有通过礼仪、礼让的形式,才能够最恰当、最真实地表现出来。《礼记》对“礼”有一个解释:忠信,礼之本也;义理,礼之文也。无本不立,无文不行。说明古人早就把“忠信”视为“礼”的本质。“诚”于内而“礼”于外,是对“明礼”与“诚信”相互关系的最好的解说。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,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、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,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,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,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,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,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。遵守公德,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、助人为乐、爱护公物、保护环境、遵纪守法。
主动购票,上下有序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做任何事,都要有规则、懂规则、守规则。规则是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。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,社会活动是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活动。人们活动的动机、目的往往不同,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,各行其事,个人意志高于社会规则,个体行为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,就会直接破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,打乱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,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,助长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风气。规则形同虚设,社会必定混乱无序。衡量一个国家、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,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每个公民的规则意识。两个人一起也排队并不好笑,而没有规则意识,不讲先来后到才是可悲的。当前在我市“转型发展、绿色崛起”的大背景下,创建文明城市,我们呼唤遵守规矩,实际上就是告诫和提醒大家以身示范,从我做起,做到文明用语,文明办事,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。如出行候车就要有序排队,依次从前门上车并主动往后门移动,上车后应自觉投币或主动刷卡,到站后从后门下车。倡导文明新风,构建和谐出行。
尊老爱幼,乐于助人。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。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,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,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。特别是现在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,倡导孝敬父母、尊重长辈、依法承担赡养义务和关心婴幼儿童健康成长的文明风尚,犹为重要。可是,在一些公共场所、特别是在车站和公共汽车上,老人和抱小孩儿的乘客被挤得上不了车;即使上了车也无人让座,而一些人却在“老人专座”、“孕妇专座”上趴着假装睡觉,或嬉笑聊天,这种现象随处可见。别以为这是小事一段,可它与尊老爱幼的传统和文明大同的形象极不相称。所以大家就要以“有序上车,礼貌让座”的行动来影响身边的人。当您将一句提醒、一次举手之劳、一份关心爱护传递给他人时,你将收获一张笑脸、一句感谢,快乐随你同行。这样,尊老爱幼的传统就能够慢慢地实际生活中发扬光大,让“文明乘车”之风吹遍平城古都,让公交车上处处彰显“礼运大同”。
讲究卫生,爱护设施。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、一个单位的“窗口”,看他的卫生就能看出这个城市、这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和向上精神。讲究卫生,既是市民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,也是个人品德的基本内涵。我们每个市民都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自觉革除随地吐痰、随处便溺、乱丢乱扔、乱贴乱画、乱晾乱挂等生活陋习,自觉爱护市容环境,共同维护和创造一个干净、整洁、优美的城市环境。爱护设施是市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,要求每个市民要爱护和保护公共财产。虽然城市面貌在不断改观,市政设施在不断改善,但破坏公物的行为仍然相当普遍,有些还十分严重,严重损害了我们城市的文明形象。例如一些市民踩踏公共绿地、攀摘花草、乱写乱画、随地吐痰、随手扔垃圾等行为,这些行为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。我们每一个人应从自身做起,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爱护公物,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。
平安出行,勿携禁品。出行平安是人们普遍的基本心愿。而实现这一心愿的前提和基础,是每一个出行的人,要认真遵守交通法规。同时,还要遵守特殊场所、交通工具、旅游景区的安全规范。如乘车时严禁携带易燃、易爆、有碍他人安全等物品及携带动物乘车;携带易碎或锋利物品乘车时,应妥善包扎,以免损害他人安全。太多的案例告诫我们,安全警钟长鸣。我们要让“我礼让,我遵章,我平安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做到文明出行首先从自身做起,从每一步做起,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畅通,和谐有序的出行环境。
维护秩序,扶正压邪。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,不混乱的情况,是“无序”的相对面。按照《辞海》的解释,“秩,常也;秩序,常度也,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,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。”公共秩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,也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。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。维护公共秩序,既要依靠道德规范,也需要法律规范的制约。然而只有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规范才是主要的办法。古人云:“德即得也。”其实只要每个人都坚持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,养成遵守并维护秩序的良好习惯,才会让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享受更多的真正的自由。扶正压邪,扶正就是要讲正气,压邪就是要敢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。“君子行正气,小人行邪气”。正气不立,邪气就会上升,歪风就会当道。要跨越转型,要搞好发展,就要运用风俗、道德、纪律、法律等手段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,同各种歪风邪气作坚决而彻底的斗争,从而形成扶正祛邪、扬善惩恶、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。
支持驾乘,听从规劝。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“窗口”,驾驶员天天在城市道路上驾车行驶,每天要服务成百上千的乘客,肩负着安全行车,优质服务的多重工作任务。乘客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驾驶员的安全行车。构建文明乘车环境,乘客就要积极配合驾乘,听从规劝。乘公交车时,要遵守乘车规则,前门上后门下,特殊情况需要从后门上车一定要同司机说明,以免被后门夹伤或摔倒,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候车时要站在站台上,提前准备好卡,零钱(千万不要在车上把钱包拿出来找零钱,一来给扒手造成可乘之机,二来乘客自己由于站立不稳影响乘车安全),或者免费乘车凭证,公交车来后,要依次而上,不要一拥而上的抢挤车门,以免将人挤倒在地造成事故,上车后尽量往车后厢移动,不要拥挤在前后门口,站立时要抓紧扶好。上车后尽快就近坐好扶稳,站立时,应侧对汽车前行的方向,同时双脚分开,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。如果带有提包等贵重物品最好挂在胸前。这样两手都可以在车辆起步、拐弯、停车等突发情况下迅速抓住扶手,避免摔倒。坐在座位上的人应用手尽量抓住座椅前方的扶手,避免急刹车时人因为惯性向前冲而受伤。老人出行时,最好有人全程陪护,老人自身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。乘车途中不向车外抛洒物品,不随意在车厢内走动,不将头和手伸出窗外,这里还要提醒一下,乘车光着膀子,或提着容易蹭脏别人的东西,也都是不礼貌的行为,都应想办法避免才是。
展示形象,文明乘车。古人云:“不学礼无以立,人无礼则不生,事无礼则不成,国无礼则不宁。”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,文明市民创造文明城市。小节之处显大德,细节之中见文明。作为大同人,我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,也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自觉遵守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,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和城市形象,遵循“爱国守法,明礼诚信,团结友善,勤俭自强,敬业奉献”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乘车规范,自觉争做文明市民,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。人人争做文明宣传员,向同事、亲友、邻里宣传文明创建知识;人人争当文明创建员,摒弃陋习,传播文明;人人争当文明监督员,监督、纠正不文明行为,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做崇尚文明的宣传者、实践者、示范者,为创建文明城市,展示大同文明形象,构建和谐出行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相关报道